在還沒有碰 Lomo 以前,其實對 Lomo 有點小偏見,總是覺得 Lomo 不是正規的攝影,簡單來說就是歸類的像玩具這樣的類別裡。但或許是前陣子一直不斷的在拍底片,可能也發現自己在詮釋一個畫面的時候,越來越老套沒創意的感覺。當按下一個快門的時候考慮太多東西可能就少了一點驚奇的元素在裡面。最後一趟旅行回來後,一直想到 Lomo LC-A+ 這台相機,就在國慶日(2015/10/10)時跑去東區的 Lomography 買下我第一台的 Lomo 相機。
其實也沒有那麼的突然,在最後一趟 18 天的日本旅行時,我一直在找一本和攝影有關的書,一路從大阪、京都找到東京。最後是在新宿的 Book-Off 看到一本 Lomo 相機構圖有關的攝影書。那時候我翻了一下發現還滿多用 LC-A+ 這台當作範例的作品,一整個為之振奮!所以我才有點戀戀不忘 LC-A+ 這台相機。
衝動的買了相機後,也很快速的拍完一捲,可是洗出來之後我整個快翻過去!一捲底片 36 ~ 38 張,但我只覺得只有 3 張是可以看的,其他的畫面我都不知道我在拍什麼,不要說是 Lomo 風格,就連基本的攝影好像都沒有了,是還滿挫敗的!
第一卷拍完後我體悟到我實在太小看 Lomo 了!她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雖然操作非常的簡單,但是要從這麼簡單的操作拍出言之有物的畫面真的好難!後來我就還是回到老方法,大量的看其他人是怎樣用 Lomo LC-A+ 來拍攝有趣的畫面。第二卷底片我就裝拍出來會有阿凡達效果的 Lomography LomoChrome Turquoise XR 100-400,這卷底片之後就比較有成就感。
不過重覆曝光的手法目前還是沒有很滿意的作品,後來我買了一個 Lomo Splitzer 來拍,一個可以裝在相機前面的分割器,稍微的拍些還滿意的作品出來。
現在還是不斷的拍,不斷的練習一些畫面,想當初 Nikon FM2 也是去了日本一直拍才找回拍底片的感覺。或許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不斷的練習 ...
第一卷底片是用 Lomography Color Negative 800 35mm,很入門的 Lomo 底片。唯一一張覺得還不錯的,是某天晚上下班後走去市政府捷運站搭車的路上拍的。
其實也沒有那麼的突然,在最後一趟 18 天的日本旅行時,我一直在找一本和攝影有關的書,一路從大阪、京都找到東京。最後是在新宿的 Book-Off 看到一本 Lomo 相機構圖有關的攝影書。那時候我翻了一下發現還滿多用 LC-A+ 這台當作範例的作品,一整個為之振奮!所以我才有點戀戀不忘 LC-A+ 這台相機。
衝動的買了相機後,也很快速的拍完一捲,可是洗出來之後我整個快翻過去!一捲底片 36 ~ 38 張,但我只覺得只有 3 張是可以看的,其他的畫面我都不知道我在拍什麼,不要說是 Lomo 風格,就連基本的攝影好像都沒有了,是還滿挫敗的!
第一卷拍完後我體悟到我實在太小看 Lomo 了!她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雖然操作非常的簡單,但是要從這麼簡單的操作拍出言之有物的畫面真的好難!後來我就還是回到老方法,大量的看其他人是怎樣用 Lomo LC-A+ 來拍攝有趣的畫面。第二卷底片我就裝拍出來會有阿凡達效果的 Lomography LomoChrome Turquoise XR 100-400,這卷底片之後就比較有成就感。
不過重覆曝光的手法目前還是沒有很滿意的作品,後來我買了一個 Lomo Splitzer 來拍,一個可以裝在相機前面的分割器,稍微的拍些還滿意的作品出來。
現在還是不斷的拍,不斷的練習一些畫面,想當初 Nikon FM2 也是去了日本一直拍才找回拍底片的感覺。或許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不斷的練習 ...
第一卷底片是用 Lomography Color Negative 800 35mm,很入門的 Lomo 底片。唯一一張覺得還不錯的,是某天晚上下班後走去市政府捷運站搭車的路上拍的。
留言
張貼留言